現在位置:首頁成人復健
生活病痛大小事-跑步膝
患者喜歡跑步多年,而運動量在不斷地加大,可不知為什麼,近來跑步結束時,常感到膝部隱隱作痛,尤其是坐下來或腿部伸直時疼痛會更明顯。
前往醫院檢查時,發現是患了「跑步膝」;是跑步跑出的病。
跑步膝引起的疼痛病機理是:跑步時大腿肌肉反復收縮,使膝關節重複地屈曲、伸直造成髕骨韌帶承受的壓力過大。

何謂跑步膝

它是因為不合理的運動量、運動姿勢以及膝關節自然磨損、退化共同作用而出現的。
因此,適量的控制運動時間,規範跑步姿勢都能做到事半功倍。
長期跑步讓膝關節經受反复衝擊,導致膝關節勞損,是引發跑步膝最重要的原因。
如膝關節老化這樣的因素又會加劇膝關節磨損

主要有三大類原因,
  1. 炎性反應造成如關節囊炎、肌腱炎、髖韌帶發炎或滑膜炎。
  2. 機械性因素造成如活動度過大,髖骨半脫位或脫位,髖骨關節壓迫症候群,骨軟化骨折及關節病變等。
  3. 其他,包括肌肉拉傷,壓迫性(疲勞性)骨折,膝關節半月枝裂開,及骼脛束症候群等
臨床的症狀包括:
  1. 膝部疼痛:膝前部覺得隱隱作痛,疼痛常與跑步有關,經常是在跑步時才覺得痛,而在整個跑步過程中疼痛可能一直持續存在,甚至在跑坡或下坡時會更痛。
  2. 膝部的劈拍聲:常常慢跑者會覺得膝部有劈拍的聲音出現,其實膝蓋有聲音並不一定代表有病變,也不能藉此而診斷有髖股軟化症,因為正常人的膝關節也常常有此現象發生。
  3. 膝關節腫脹:長期的跑步會刺激滑膜而導致滑膜炎,進而引起膝關節囊內外的積水,使得膝關節呈現腫脹的現象
  4. 膝關節不穩的感覺:跑者主觀感覺膝關節不穩,走路或下樓梯時會突然覺得軟弱無力,甚至有要跌倒的感覺。
  5. 上下樓梯或上下坡時膝部疼痛加劇:當上下樓梯或上下坡時,髖骨關節的壓力顯著的增加,壓力的增加導致疼痛的加劇。
跑步膝的復健
治療性運動是復建計畫中最重要的項目,包括肌力、柔軟度、本體感覺、耐力及功能性訓練。
適當的復建計畫須強調循序漸進,由低強度,反覆性高的運動開始,像平常常做的被動性關節活動度運動。
有研究報告指出,用百分之七十最大強大的力量作6秒鐘的等長性收縮,一天作一次,不只可以防止肌力減退,甚至可以增加肌力。
一般來講,高阻抗性,重覆性低的運動可以訓練肌力,而低阻抗性,重覆性高的運動則可以訓練耐力。
至於柔軟度的訓練對於治療跑者的膝痛也一直很受重視,應加強膕膀腱肌,腓腸肌、比目肌、股四頭肌及骼脛束、張闊筋膜肌的伸展運動。



跑步膝的預防

1. 跑步運動應該循序漸進,由短距離,慢速度開始,等到肌力、耐力夠時才慢慢增加跑步的距離,時間
        及速度。
2. 有適當的休息時間。
3. 不要突然增加跑步的哩程數及運動強度。
4. 儘量不要跑上、下坡
5. 不要在太硬及不平的路面上跑步。
6. 穿合適的跑鞋,並注意跑鞋是否已有磨損。
7. 平時強化腿部的肌力及柔軟度的訓練。
如果能確實做到以上各項,就可以大大減少慢跑引起的運動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