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生活病痛大小事-腕隧道症候群
-
日積月累頻繁打電腦的情況下,產生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產生麻鈍感、
刺痛感,甚至有燒灼感和疼痛感,特別好發於夜裡醒來時。
-
坐辦公桌寫字、打電腦或懷孕婦女,感覺手指麻痛,木木的。動一動、甩一甩手就好了。
慢慢地怎麼動,怎麼甩也是不能改善。
{小心已經罹患「腕隧道症候群」}
何謂腕隧道症候群 (Carpal Tunnel Syndrome)
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,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「腕隧道」,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。
所謂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。
腕隧道症候群又名正中神經壓迫症,是上肢最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,它常好發於中年婦女或是懷孕的女子。正中神經至手腕腹側時會通過由橫腕韌帶、手指屈肌腱及橈骨與尺骨包圍形成的一個狹窄通道 ( 腕隧道 ) 。
任何會使腕隧道變窄的狀況都會壓迫到正中神經,而導致感覺異常、痛與麻痺甚至肌肉萎縮無力,常見的原因包括腕屈肌腱鞘炎 ( 反覆過度使用受傷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 ) 、腫瘤、甲狀腺機能異常、懷孕 ( 會引起淋巴水腫 ) 與糖尿病 ( 會引起神經炎 ) 、痛風、腕部骨折等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與職業或運動有關,其中腕部經常用力(如打字)、木工、打高爾夫球者常罹患腕隧道症候群。
罹患者以中年人為主,女性多於男性。
治療包括腕部休息,口服鎮痛劑甚至可以小夾板固定腕部,物理治療亦能減輕症狀。
對於某些病例或許需要在腕部局部注射類固醇以封閉韌帶,或接受外科手術來減輕神經的壓迫。
早期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
l . 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出現麻木、疼痛等症狀。
2. 麻木、疼痛症狀在夜間會加劇,甚至麻痛到醒過來。
3. 麻木、疼痛症狀會因暫時手甩動而減輕。
4. 麻木、疼痛症狀逐漸在白天也會出現,而且因重複手腕動作(如騎車、洗衣等)而症狀加重。
中期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
l. 出現持續性的手指麻木、疼痛症狀。
2. 細微的手指動作(如扣鈕扣)出現障礙。
3. 手上的杯子或碗可能握不住而掉落。
4. 麻木、疼痛症狀會放射到手肘甚至肩膀。
後期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
l. 出現感覺喪失。
2. 肌肉萎縮。
3. 手部活動功能受限。
4. 麻木、疼痛症狀放射到手肘和肩膀 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
非手術治療:通常建議用於症狀時間較短,較輕微的患者,其方法有下列幾種:
1. 讓手腕處於自然狀態: 避免讓手腕長久處於彎曲(屈曲)、伸展或扭轉的姿勢。相反地,要儘量讓手腕維持自然(伸 直)的姿勢。
2. 減低重覆性手部動作: 即使簡單、輕易的工作最後也會引起傷害。若可能,要避免動作的重覆或用同一伸展姿勢握住東
西太久。
3. 速度和力量的減少: 從事須要手部用力反覆的動作時需將速度減慢,讓手腕有時間從勞動中再恢復過來。使用有效的工
具可幫忙減少出 力。
4. 注意握姿: 大拇指和食指的抓、握或上舉的動作會在手腕上產生壓力。要練習並使用整個手或全部手指頭去抓握東西。
5. 定時讓雙手休息:週期性地讓雙手有一休息的空間,或是交替輕、重的工作,雙手轉換或輪流工作的動。
6. 有條件的肌肉強化練習: 特定的練習可強化手和前臂的肌肉。並可減少不良手腕姿勢的軟弱肌肉的代償需要。
7. 熱敷:使肌肉放鬆,不再繼續壓迫神經。
8. 電療:降低疼痛感
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