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歲的林媽媽每天早上起床,腳一踩地,足跟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,走了十多分鐘後才逐漸緩解。
最近她在辦公室坐久了,一站起來腳也開始痛。醫生說,她得了「足底筋膜炎」。
她心想,我每個週末努力地爬山、慢跑維持運動量,怎麼會得足底筋膜炎呢?
足底筋膜炎會發生的原因很簡單,「就是退化,」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直白地說。
年輕時,足底筋膜因為有強壯的韌帶、肌腱協助,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在支撐腳,
然而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各部位逐漸退化,韌帶、肌腱也不例外。
此時正常使用,或許不致造成足底筋膜的傷害,但若體重過重、使用不當,
如時常走凹凸不平的路面、愛踩公園的健康步道、爬坡、慢跑……等等都會
導致已經退化的韌帶、肌腱不斷耗損、鬆掉,最後就只剩足底筋膜來支撐身體重量
足底筋膜炎的診斷
-
典型的足底筋膜炎症狀為後足跟疼痛
-
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剛踏地時易產生劇痛,行走一段距離後症狀緩解,但過長距離之行走或過久之承重後症狀又會復發
-

足底筋膜炎的治療
1、應避免再持續做引起疼痛相關的活動(如:跑步、跳舞或長時間長距離的行走)。
2、活動完需予以局部的冰敷。
3、自行牽拉足底筋膜與後小腿部位的肌肉。
4、利用踩踏高爾夫球,替足底做按摩。
5、可在鞋具中裝置足跟墊或合併足弓支撐墊。
6、減輕體重。